粥的歷史

粥粉麵飯是中國人的傳統飲食文化,淵源悠長尢其是粥可說是更加歷史悠久、最早食粥的人可能是皇帝,有史書記載 "皇帝好烹榖為?粥",因為當時的陶器如"鬲""釜"等只能煮流質食物,而主要原料是谷米煮成的便是粥,而早在新石器時代的龍山文化遺址發現了用來煮食的工具"蒂",粥字本寫作"鬻"極似龍山文化時期所用陶器炊具"鬲"中放米烹煮。由此可見我們的祖先在數千年前已懂得煮粥了。

古人煮粥與養生健康醫療相結合。史記記載西漢名醫涥于意"以火齊粥且欴"為齊王治療疾病.在很多醫書中記載以高梁米粥治蛇傷,以加熱石塊煮米粥治肛門瘙痕,敦煌石窟殘卷本也有"茗粥""柿粥""秦椒粥""蜀椒粥"等記載以治不同的疾病。

到魏晉南北朝,由於民族大遷移以逃避戰禍,中原人士帶着煮粥的文化遷徙到南方,由於當時農耕技術不成熟,糧食產量少,一般民眾因米糧不足,於是用米加水來煮成米糊,使更多人吃得飽,史書也有記載,每當發生災難或瘟疫,當時官府或富豪都會用"施粥"來救濟災民,成為一種慈善的手段。

但到了宋朝之後,食粥已不是窮困人家及災民的救濟品,很多名人達官也趨之若鶩了,如蘇軾吃了豆漿中滲入無錫貢米熬煮的粥而寫下豆粥一詩,云"身心顛倒不自知,更知人間有真味,南宋陸游也寫了食粥"世人個個學長年,不信長年在目前,我得宛上平易法,只將食粥致神仙"

明代名醫李時珍收錄大量的粥膳方,因此用粥品來治病養生已經很普遍了。淸朝曹庭棟作"養生隨筆"可見粥品已廣受民眾的重視了